致敬大先生

北宋时期,教育家李觏(gòu)写下“善之本在教,教之本在师”千古名句。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”千年传承。

1985年1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。2024年9月10日,恰是新中国的第40个教师节。

大国当有大教育,大国当重大先生。几十年来,我国教师群体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大先生,他们心有大我、言为士则、以文化人。

何为大先生?

先生之大,大在学问,是学识扎实的“业师”。“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,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”。

先生之大,大在品德,是涵养德行的“人师”。教师是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”,学生是“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”。

先生之大,大在格局,是启智润心的“导师”。“启”意味着不照本宣科,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;“润”代表无声滋养,潜移默化教书育人。

如何才能造就更多的大先生?

大先生是“长”出来的,不是无故“冒”出来的。从孔子、孟子、韩愈到吴大猷(yóu)、竺可桢、徐特立,再到人民教育家吴玉章、成仿吾、于漪(yī)等,这些被尊称为大先生的教育家各有千秋,但都植根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,代表了中国传统师道的价值立场。

教育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陶行知先生在《第一流的教育家》中写道:“敢探未发明的新理,即是创造精神;敢入未开化的边疆,即是开辟精神。创造时,目光要深;开辟时,目光要远”。知识分子、教育家往往不墨守成规,不拘泥于既定模式,这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创新精神。

20多年前的一个例子,始终是教育界的美谈。1999年,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倡议并与61位著名科学家发起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,由此,一批批青少年在兴趣的感召之下,走上了科研之路。

时至今日,北京市教委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,也依然在持续开展院士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,让一代代莘莘学子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求学精神,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今年3月,北京市委教育工委、市教委召开2024年北京市教师工作会,正式启动“北京教师队伍建设年”活动。作为首都的北京将大胆探索,努力培育一批“引领教育改革发展、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、具有首都气质”的大先生。

一个人遇到好老师,是人生的幸运;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,是学校的荣光;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大先生,则是民族的希望。

这是一个需要大先生的时代,也是一个能够诞生更多大先生的时代。

Tags: